Tag Archives: 信心

從心開始

2019-8-1

慧光師父説,「教育」是一種思想與行為的熏習,必須從內心深處開始建立,由本質上改變,才能堅固茁壯。
要開啟這道門,必須透過信心的建設,進而慢慢樹立種種善根。
因此,不可忽視生活中的點滴,耐心善於引導,切勿急於評斷,方能見到進步與成長。
#深深感謝您
#護持慧光師父在尼泊爾興辦的菩薩沙彌學院教育基金

以智為首

2018-6-14

視頻 慧光法師《心經》開示 以智為首

慧光師父 開示
佛教不是信仰的宗教
為什麼佛教不是信仰的宗教
佛教不是要教導我們去信仰什麼
佛陀不是需要我們去信仰他
不是
我去拜他 崇拜他 信仰他
不是
佛陀他是一個解脫究竟的
究竟解脫的聖者
他悟到的生命的究竟實相
他體現出那個生命究竟的實相
所以身心清淨
他不需要我們對他有什麼恭敬
或者是崇拜
不需要
因為他沒有像凡夫的這種染著心
那麼 佛陀
他自己是一個真理的證悟者
他同時是一個偉大的教育者
他在教導我們
如何達到解脫的境界
快樂的境界 自在的境界
他在教導我們這個道理
我們的生命
如何獲得真正的快樂
真正的自在
所以他是一個教育者
當然 我們學習任何東西
我們在世間做任何事
都需要有信心
沒有信心就沒有動力
對不對
但是 佛法的學習
只有信心是不得解脫的
我對佛有信心
不是對佛有信心就能解脫
我對三寶有信心 我就能解脫
不是
是我必須要學習到佛所教導的法
一點一滴地去改變自己
提升自己 淨化自己的身口意
斷除煩惱
這樣子我們才能夠獲得解脫
才能夠獲得真正的快樂 自在
所以 這個不是從信仰來的
這是從智慧的開啟
我們才能夠獲得
那樣子的清淨跟自在
所以 佛法不是強調
或者以信仰為解脫的一種方法
或者以信仰達到快樂 自在的方法
不是
而是透過智慧的開啟
但是過程必須要有信心來推動

真實的信心

2017-11-28

視頻 慧光法師《心經》開示 真實的信心

 

慧光師父 開示

修行是根據所發的菩提心去用功的
所發的菩提心
它本身是一種願力 一種理想
他願意朝著那個理想去用功
所以 如果只是發心
這後面沒有再進行
進一步地學習用功
這個發的心是空願

所以我們說 知而不行
我知道 但是我不去做
學習佛法之後
很多東西我們知道
什麼是該做的 什麼是不該做的
尤其是講到因果觀念
這個道理這麼的清楚
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那麼 如果我們只是知
變成只是一種知識性的了解
但是實際上在生活裡面不去落實
為什麼呢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
這是由於他沒有真實的信
沒有真實的信心
所以知而不行
由無真信 由於沒有真信
由無真信

我覺得我們活在這個時代
知識 訊息爆炸的時代
整個社會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資訊
建設 建立
眾生建設 建立各式各樣的知識
了解的很多 知道的很多

那麼 很多我們學習佛法的人
他對佛教
他了解佛法裡面講些什麼什麼
譬如說慈悲
或者剛剛講的因果的觀念等等
這些他都知道
但是實際在面對生活的時候
這些東西都落實不下來

為什麼會落實不下來
我說 這個原因
就是因為沒有真實的相信
他的內心裡面猶豫
還在那邊猶豫
因為太多資訊了 太多的知識了
所以他在做很多的判斷 抉擇
到底是哪一個才對
所以心裡面還沒有決定
心裡面猶豫 徬徨 甚至脆弱
沒有信心
所以在修學善法上
在承擔 就是在生活裡面去用功
沒有力量 沒有承擔力
沒有勇猛心
因為他內心猶豫徬徨

甚至他還不決定
這個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拜拜佛 有拜有保佑
人家就說佛祖很興旺 我們就來拜
有拜就有保佑
所以類似買個保險也不錯

有一點這種感覺
實際上他可能對佛教
他沒有真正的信心
但是因為大家都這樣子說
所以有拜有保佑
好像買一個保險
萬一若怎麼了
如果萬一有什麼事情
至少拜過 祈求佛加持過
所以應該沒事

但是只要講到
就是說 在生活裡面去奉行佛法
修學善法的時候
他這個信心就沒有了
信心就沒有了
所以 這是現在的人的一個
學佛或者是沒有學佛的通病
知識太多了 但是心沒有力量
面對善法 要承擔善法 修學善法
他心沒有力量

 

忍耐

2017-10-28

視頻 慧光法師《心經》開示 忍耐

 

慧光師父 開示

再來 眾生不只是沒有善的回應
就是 沒有感恩 回應善的回應
甚至還可能負面的回應 傷害你
那更糟糕了 對不對
沒有善的回應已經夠差勁了
現在還負面的回應你 惡的回應
傷害你
你要忍

度善人 沒有什麼特別
就是 當然是也是要度
不是說就捨棄他 不用度他
善人也要度
但是善人要度
你的力氣不用很大
因為他本來就懂得善法的人

惡人 你要度他
那這件事情就難了
煩惱的眾生 你要度他
那這件事情就難了
所以 如果你沒有一點忍耐的心
忍耐的心
大概度不了
他就是我們的魔考
他考我們的慈悲心
你的慈悲心到底禁得起考驗
是真實功德
還是暫時 一時的發心而已
他就考你

所以 在這個樣子的過程當中
如何還是很堅定的信心奉行善法
這就是忍耐
所以 我說忍耐 不是自我的壓抑
不是自我或者怯懦的表現
我要忍耐
是怯懦或者是壓抑 不是
反過來講
忍耐是一種對善法的肯定
而且是一種奉行 用承擔奉行
別人對我不好 那是他的功課
他要學習生命的功課
我做我該做的事
我對他 我不會說因為他對我不好
我就對他不好
那我就跟他一樣 是不是

因此 我記得在大智度論裡面
有一段話是這樣子講 就是說
菩薩要利益眾生
就好像一個護理人員照顧病人
照顧病人
這個病人 因為他身體生病
會有的時候不由自主
他自己作不了主
因為病發作的時候
你是沒辦法控制的
所以可能會排泄
一些汙穢的東西出來
吐出來或者是拉出來
一些汙穢的東西
那麼 你作為一個護理人員
當你被弄髒的時候
你應該生什麼心啊
你是該瞋恨他 還是憐憫他

你怎麼這麼髒啊
你怎麼這麼臭啊

你要知道 眾生煩惱 他不由自主
他的心被煩惱綁架了
他不由自主 知道嗎
所以你不要跟他一般見識
他當下是一個病人
是不是
你要更憐憫他才對
行菩薩道
我們了解這個道理
要更憐憫他才對
怎麼可以他作惡來傷害你
你就回應他惡呢
那我不也是病人嗎
兩個一起生病 互相感染
不行

所以 要鼓勵自己
要鼓勵自己 要建設我們的心
所以 眾生行惡法 我們要修善法

 

障礙從心來

2017-8-10

視頻   慧光法師《心經》開示   障礙從心來

 

慧光師父 開示

其實 有的時候
我們在修學善法的時候
或者是在生命中成長的過程裡面
自己是我們最大的障礙 不是境界

比如說 沒有信心
沒有信心
做起事來就猶豫徬徨
這一件事情當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一定是會有一些障礙 有一些困難
然後 不是馬上就看到結果的
在那個過程當中
眾生看不到結果
他就開始猶豫徬徨
提不起心力再去執行
久而久之就退
所以 要有這個定力
要有定力 意志力 專注力
才能夠在追求一切法時
心沒有障礙 沒有束縛

還有 另外就是
這個定力的意思
不是只有專注力或者意志力
還有適應力 學習力
也可以這麼說
它是一種心力的表現
禪定是一種心力的表現

所以 當我們要去學習一個新的東西
我們的心如果散亂
我們的心散亂
那一件事情就學不好
對不對
或者是我們的心沒有適應力
沒有適應力
就是遇到什麼不自在的境界
或者是不熟悉的境界
甚至不歡喜的境界
這一些境界
內心裡面因為不適應
然後就起擾動 起煩惱
那麼 這樣子
我們要去執行一件事情
就是 完成我們所要追求的那個法
那個境界
就沒辦法做到
因為我們的適應力不夠
心力不足 學習力不夠
所以有很多很多
那這方面都是屬於定力的部份
定力的部份 就是心力
心的力量

好 所以 因為菩薩修定 修禪定
所以 他沒有這方面的障礙
他心得自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