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篇 〜 第四 不妄語戒

第四 不妄語戒

問:不妄語戒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根本大戒是指:「未證言證,未得謂得」,這是說還沒有證悟,就說自己已經開悟證果了;還沒有甚深禪定或神通力,就說自己已成就。裝神弄鬼,自稱是什麼活佛、或什麼大師,並以神通力誘惑人,讓人走入邪道。修行人要度人入正道,結果打妄語,把人引導向邪道去了,這是很大的罪過。而其他的妄語,則是枝末。

問:構成犯妄語戒的因緣有哪些?
答:犯妄語戒的因緣是 〜
1.聽的對象是人。
2.說者心中知道,聽自己說話的是人。
3.心裡生起欺騙他的念頭。
4.口出妄言說:「已證得聖者果位或成就禪定得到神通」,或者是「是言非,非言是」、「有言無,無言有」等等的顛倒說。
5.聽的人理解或聽懂妄語者所說的內容。

問:除了未證言證的根本罪之外,不妄語戒還包含哪些枝末?
答:不妄語戒包含四種語言的過患 〜
1.妄語 :「未證言證,未得謂得」,這叫做大妄語,是根本重罪。其它在日常生活中,因為煩惱而說謊話,這些也都是妄語。
2.惡口 : 因為貪瞋等煩惱,而說出傷人的語言,如罵人的粗惡語或羞辱人的言語。
3.兩舌 : 挑撥離間的是非語。
4.綺語 : 綺麗巧飾、輕佻調戲、不符機緣、沒有實質、無義利、不慎思索或夾雜瞋恚的語言,例如是非八卦、誇大其辭、聳人聽聞的言詞。

問:如果是善意的謊言,算是犯妄語戒嗎?
答:佛教戒律的持守,並非死板板的一成不變,主要是以自己內心的動機為根據。如果動機是慈悲的,為了要利益眾生,使其免於生死急難,而不是因為貪瞋癡等煩惱的使然,或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那麼善意的謊言是可以接受的。

問:為人作證,但發生了問題,是否犯妄語?
答:若知原本就是虛妄的或心有疑惑,而自己又決定為他作證,那就是犯了妄語戒。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